愛♥健康, 關於糖尿病

《健康》關於糖尿病的二三事。為您解答關於糖尿病的迷思

d07.jpg

↑本文圖片取自於pixabay

確診糖尿病至今已經有八年的時間,從那時候到現在,我看過很多有關於糖尿病及糖尿病飲食的"迷思",今天就先來為大家解答有關於糖尿病的迷思,之後再分享糖尿病飲食上的迷思。首先,先請大家回顧一下,糖尿病是一種因體內胰島素絕對或者相對不足所導致的一系列臨床綜合症,與遺傳基因有著非常密切的關聯。糖尿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多飲、多尿、多食和體重下降(「三多一少」),以及血糖高、尿液中含有葡萄糖(正常的尿液中不應含有葡萄糖)等。詳細說明請見下列文章

相關文章:《健康》要做朋友就要認識它~糖尿病你一定要知道的事

先了解什麼是糖尿病後,我們就開始來解答這些迷思囉!

迷思1:就是吃太好或吃太甜才會有糖尿病?

答:吃太好或吃太甜都不是主要的因素,但它也有一定的連帶關係,比方說吃很好、吃太甜而且不控制份量一天五六餐也不愛運動,因而導致肥胖,造成胰島素阻抗性高,患有糖尿病的機率自然就提高了。反之,如果會控制份量均衡飲食又有適當的運動,那也不一定會有。我們常說「病從口入」,就是指飲食不當,疾病發生的機率也就提高了。

 

迷思2:只有胖子才會有糖尿病,瘦子不會?

答:這是錯誤的哦!二型糖友確實有些是因為肥胖導致胰島素阻抗性高而有糖尿病,但對一型糖友來說,是因為胰臟已經無法自行生產胰島素而引發糖尿病,這類型的患者多數都是身材較為纖細的,因此不是只有胖子才會有糖尿病。

Q05.jpg

迷思3:我有糖尿病,以後不能生小孩,因為小孩也會有

答:糖尿病雖然會讓下一代是屬於高危險群,但父母若是從小灌輸正確的飲食觀念、生活作息,孩子會有糖尿病的機率也可以降低。

其實我們這個年紀,是屬於資訊多元化的時代,要取得衛教資料並不難,不像我們的上一代,資訊不發達,也沒有正當的管道讓他們能獲得正確的衛教觀念,電台、親友口耳相傳的偏方,都比醫療團隊給予的資訊來的多。相對的,我們的飲食習慣也就和父母親一樣,不懂節制,想吃就吃,進而導致疾病的發生。

如今,自己有糖尿病,學習到了正確的飲食觀念,教育自己的下一代,自然可以降低,不敢保證不會有,但至少可以延緩發作的歲數或者期待這輩子都不會遇到「糖尿病」這個好朋友。

 

迷思4:會有糖尿病是自己上輩子業障重?

答:這大概是我聽過最最最好笑的,這輩子誰不會生病?有生病就業障重,這真的是無稽之談,就當笑話看過就好。

 

f03.jpg

迷思5:糖尿病是母系遺傳疾病,父系不會遺傳?

答:老實說,這句話幾年前有一位護理師這樣對我說時,當時的我,觀念並不是很充足,又剛好我是外婆有糖尿病,媽媽的兄弟也都有,所以套用在我身上是很合理,而跟我說這句話的護理師,她本身是父親有糖尿病,所以她說愛吃甜點的她,不擔心自己會有糖尿病。

而後,在糖醫生的教導之下,我所學到的觀念越來越多,才知道這句話,是有多麼的—「無知」

沒錯!有些疾病是有分母系遺傳或父系遺傳,但糖尿病並沒有~~

糖尿病的高危險群條件之一就是一等親親人患有糖尿病,內容並沒有提到是父親還母親,再者我也有做過調查,絕大多數人是父系有糖尿病基因,而非母系。

這種說法,倒讓人有一種"歧視"的感覺,當孩子有糖尿病,有些媽媽會被說是"妳家基因不好"才會害孩子有糖尿病。對於母親來說,孩子生病是個痛,沒想到還要被補一刀說是自己基因不好,難道小孩就沒父親的基因?哪幹嘛要小孩跟父姓?

有些女糖友甚至會因為這句話而不敢結婚生小孩,這樣的言論真的只能說是「無知」

如果在愛情的路上,會遇到一個因為自己有糖尿病而選擇和妳(你)分手的,請不要難過,這算是提早看清對方,總比都結婚了,才知道對方現實的一來的好。我們就要真誠的祝福他,不會老,不會生病^^

再說到我自己,我家是我先有糖尿病,一開始我也擔心父母會不會有,所以都有幫父母測過血糖,當時我爸爸的血糖就比我媽媽高,雖然我媽媽在我確診五年後也確診,但我很確定~~我爸比我媽還要早有糖尿病,只是他一直排斥去做檢查,也很巧的那幾年不管我怎麼幫他測,血糖數字都一樣,並不是太高,所以我一直沒有強制安排爸爸去檢查。直到眼科張醫生開口,懷疑他有糖尿病,要我帶他去檢查才真的確定。

由此來看,請問我是父系遺傳還母系遺傳呢?

我都說—我是遺傳到父母的「優良傳統基因」,自己後天造就了這個「劣質疾病基因」^^

所以媽媽們,不要再被這句話給影響了,糖尿病會形成的因素不少,不是妳的錯,也請不要再用這種話來傷害媽媽,沒有人願意看到自己生養的小孩生病的。

迷思6:糖尿病就是很嚴重才會打胰島素

答:並沒有,以一型的糖友來說,他們就是無法自行生產胰島素,當然要靠打胰島素來維持血糖的穩定,它並不是因為糖尿病很嚴重才需要打。

而二型的糖友,有些初確診時血糖數值太高,醫師也會傾向先讓患者打胰島素,讓患者的胰臟得到休息,待血糖穩定之後,會換成口服藥或者也有機會不再用藥,也有些二型糖友會自己主動要求打胰島素。

 

迷思7:打胰島素或吃藥一定會洗腎?

答:這種說法是錯誤的。這是因為患者沒有好好的控制血糖,導致腎臟功能受損到要洗腎的地步,並非藥物或打胰島素引起的。

有一些使用口服藥物或打胰島素的朋友,都有一種心態是—「反正我有乖乖在吃藥或打針,我幹嘛要控制飲食?」、「不是說糖尿病什麼都可以吃,反正我有吃藥或打針,血糖一定好的」,他們從來不會自己測量血糖,總是想我只要按時吃藥或打針就好了,但飲食永遠不忌口,想吃什麼就吃,含糖飲料也一天好幾杯。

藥物只是輔助我們控制血糖,它在不同人的身上都有不一樣的效果,如果自身都不懂的節制,再多的藥也無法控制住血糖,尤其使用口服藥物的糖友,當現今的藥物再也無法控制您的血糖時,醫師改成胰島素治療,您還是不忌口不節制,洗腎也只是早晚的問題。有一些患者被醫師改成胰島素治療後沒多久就洗腎,就會怪是醫生讓他打胰島素才害他洗腎,完全沒有想到是自己的飲食不恰當所造成的。

d07.jpg

迷思8:糖尿病要一輩子吃藥打針?

答:這個不適用於全部的糖友,如果是一型糖友,那確實是一輩子都要打胰島素,但對於一部份的二型糖友來說,答案是不一定。

這幾年可以發現到,糖尿病確診的年紀下降不少,從以往可能是四十幾歲甚至五六十歲才會發現有糖尿病,到現在已經有不少人是在二十幾歲就發現自己有糖尿病,甚至也有小朋友被確診為二型糖友~有時候會想,到底是現在資訊發達、社會多元化害的,還是這個變化之下的好處?

缺點是就是因為社會多元、飲食文化也跟著多元,造就了現代人飲食永遠不均衡,才會有疾病的發生,甚至發病的年齡層也跟著下降。

優點是也因為資訊發達,提高了大家對於健康的注意,會想要去做檢查,想提前預防,進而發現自己有糖尿病。

這幾年我也遇過不少糖友,他們剛確診時,糖化血色素都滿高的,但經由飲食控制、藥物及運動的輔助之下,在一定的時間內,糖化血色素都能夠降至標準(此標準是指一般人的標準,即4.0%~5.6%之間)當這個數字維持了一定時間時,醫師也會考慮減藥或停藥,切記!減藥或停藥都要和主治醫師討論,不要自行決定。

還有一點很重要,醫師停藥之後,不要以為「糖尿病從此消失不見了」,它是永遠會存在的,糖尿病最好的狀態就是讓患者不需要靠藥物來穩定血糖,很多患者以為醫師停藥就代表痊癒,然後又開始不忌口了,也不定期追蹤檢查,直到併發症發生才發現糖化血色素已經飆高不少。

有不少患者事後在社團分享,前陣子因為疫情的關係,就沒有定期回診檢查,心想自己的糖化一直都是在5.5%左右,所以不用回去也沒關係。直到最近疫情緩解了,就去診所或回醫院檢查~~沒想到糖化血色素居然會高到7%以上,才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因為自己的不控制,一下子就可以飆到7%以上,這就告訴我們,不要以為糖化血色素降到正常人的標準就是痊癒了,它依然存在,只是看您用什麼方法對待自己的身體,一個放縱,它就出來了^^

 

以上八點算是我比較常看到的「迷思」,也是常會有人私下問我的,就整理起來跟大家分享,希望能給大家一個正確的觀念,好好的認識「糖尿病」,好好的和它做好朋友^^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歡迎一起加入,一起來享受人生

b01 b02 b03 b04

WEN的作品集,歡迎選購哦!網路書局、蝦皮都有賣哦!連結請看首頁右側欄位

11.jpg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